首页 > 科普知识 > 知识普及

世界血栓日|小小血栓,危害巨大—门静脉血栓你了解多少?

作者:西安国际医学中心
时间:2021-10-13
浏览:612次

2021年1013---第八个“世界血栓日”。

门静脉血栓(portal venous thrombosis,PVT)是指门静脉主干和(或)门静脉左、右分支发生血栓,伴或不伴肠系膜静脉和脾静脉血栓形成。它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,患病率为(10~25)%,年发病率为(3~17%。因其临床表现隐匿或不典型,常常会漏诊,无法获取精确的流行病学资料。近年来,随着超声、CT、血管造影等检查方法的推广应用,门静脉血栓的诊断率明显提高。在西方国家门静脉血栓占门静脉高压的(5~10%,在发展中国家,门静脉血栓占比40%,差异取决于诊断方法和患者的选择标准。在肝移植的患者中,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也在(2.1~26%



【科普讲堂】

1、门静脉血栓的分型

按血栓发病缓急分为急性门静脉血栓和慢性门静脉血栓。

按病因分为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和非肝硬化门静脉血栓(也称:肝外门静脉阻塞EHPVO

2、门静脉血栓的危害

急性门静脉血栓扩展至肠系膜上静脉会导致患者出现腹部不适、腹痛,还会伴有腹胀、呕吐等症状。该病发作突然,随着病程的进展,还会引起腹膜炎、肠梗阻,甚至肠管坏死等问题,危害到身体器官的健康。

慢性门静脉血栓可导致门静脉闭塞或门静脉海绵样变性,继发门静脉高压,导致呕血、便血、腹水等一系列临床症状,还可增加肝硬化患者急性肾损伤、远期死亡和肝移植术后的死亡风险。若血栓蔓延至肠系膜静脉,还将增加肝硬化患者肝移植的手术难度。

3、门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

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很复杂,可由局部和全身性因素引起,二者往往共存。约30%的患者可确定局部危险因素, 70%的患者可确定为全身性危险因素。

局部性因素主要有门静脉高压症、炎症性、肿瘤性、凝血功能障碍性、腹腔手术后、肿瘤压迫门静脉、外伤性等。

全身性因素:骨髓增生性疾病,抗磷脂综合征,凝血因子V LeidenFVL)突变,蛋白C/S缺乏,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,抗凝血酶缺陷症,长期口服避孕药和妊娠等。

4、门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

大部分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,大多在体格检查或因为肝硬化的其他临床表现而就诊行超声或CT检查时发现。部分急性门静脉血栓患者可有发热、腹痛、腹胀、腹泻等非特异性临床表现。由于腹痛腹胀缺乏特征性表现,临床上容易误诊误治。慢性非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患者则表现为门静脉高压引起症状,如胃食道静脉曲张、脾大、脾功能亢进。约20%-40%病人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。

5、门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

门静脉血栓的治疗主要包括:抗凝、介入溶栓、机械碎栓抽栓和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(TIPS)。临床上治疗的选择应结合患者的病史、门静脉血栓程度、范围、时间以及有无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等情况采用个体化治疗策略。

6、如何预防门静脉血栓的形成?

临床上通常用彩超来检查门静脉情况,方法便捷,灵敏度较高,建议定期复查彩超。

对于血栓容易形成的局部性因素,可以积极抗感染,治疗原发疾病,定期复查,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注意清淡饮食,少吃油腻食物,戒烟戒酒,适量进行身体锻炼,保证营养充足,提高机体抵抗力,降低患病风险。

对于全身性因素,虽然很难改变,但定期复查及体检,发现异常,及时就诊对症治疗,预后较好。

西安国际医学中心消化病医院内科五病区(消化与血管介入中心)是以消化系疾病和外周血管介入为特色,以门脉高压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和肝癌综合治疗(TACE分子靶向治疗、免疫治疗、射频消融等)为主攻方向。

在门静脉血栓治疗方面,团队深耕多年,取得了系列突破性进展,提出了根据门静脉血栓程度、范围、时间以及有无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等情况采用个体化治疗策略,提高了血栓的开通率,降低门脉高压并发症再发,更重要的是延长患者生存。研究结果分别发表于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& HepatologyIF=46.8)、Journal of HepatologyIF=25.08)、GutIF=23.05)、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IF=10.86)、RadiologyIF=11.1)等国际权威期刊,被多项国际指南引用和推荐。让患者在正确的时间找到正确的医生接受正确的治疗,不走弯路,不走错路,西安国际医学中心消化病医院竭诚为您服务!